又一年最大融资来了,“SAIC公告拟通过嘉兴创奇、嘉兴嘉郡1号两只基金向陶青能源投资不超过27亿元
日期:2023-06-25 15:05:20 / 人气:205
其中,嘉兴创奇出资不超过19.7亿元,嘉兴嘉郡1号出资不超过7.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SAIC就曾两次参与陶青能源的融资。本次投资完成后,SAIC将持有陶青能源约15.29%的股权。
如果梳理融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2016年成立以来,陶青能源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除了SAIC,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也相继注资。金融投资机构也可称为奢侈品:峰瑞资本、清控银杏、守业资本、高赫资本、上海科技创新基金等一批知名机构位列其中。
如此受资本追捧的陶青能源是什么来历?
清华院士带队创业,7年11轮。
先列举一些关键信息:清华院士团队,投前估值206亿,固态锂电池赛道,公司400wh/kg二代产品即将在SAIC安装。
2016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和他的学生冯玉川、李政组成创业团队,成立陶青能源,专注于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当时固态锂电池还是实验室里的技术。但由于其远超液体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南策文是一个长期为固态电池鼓噪的学者。在接受《能源评论》采访时,他分析说“全固态锂电池...取代了传统电池中的隔膜和电解液,解决了安全问题。同时,采用全固体电解质后,金属锂可以作为负极,提高了能量密度...从解决安全问题和利用现有材料提高能量密度的角度来看,全固态锂电池可以预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值得大力发展。”
再进一步,南策文团队是国内最早研究固态电池的研究团队之一。1997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推动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简称“973”。这是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在“973”的众多科研项目中,功能陶瓷的研究方向落在了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南策文身上。从2002年开始,南策文就带领团队在这一领域不断出击。固态锂电池是课题之一。2006年,南策文团队研发的LLTO(锂镧钛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性能。2010年研发的石榴石结构LLZO(锂镧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已经成熟。这些早期的技术积累为陶瓷清洁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2016年选择创业时,陶青能源立即得到了苏州昆山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一年内完成了峰瑞资本A、B两轮投资。
昆山政府和早期投资者没有赌错。
成立两年后,陶青能源固体电解质产业化基地开始投产。其产品开始供应数码产品和特殊储能领域。随后,陶青能源以几乎每年一轮(甚至一年两轮)的速度迅速扩大融资。
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陶青能源已经成长为估值超过200亿的超级独角兽,也是固态电池赛道上的头号玩家。
目前,陶青能源的管理团队全部来自清华。董事长冯玉川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7年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期间与丰田等日本公司合作开发固体电解质材料,在锂电池行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陶青能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李政是冯玉川的同学。他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江苏省能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据天眼查了解,在陶青能源的股权结构中,冯玉川持股14.65%,李政持股14.21%,南策文持股8.88%(此轮融资前)。
此外,陶青能源的许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都来自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支兼具科研实力和工业管理经验的强大团队是陶青能源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携手产业巨头,二代产品即将下线。
那么,陶青能源公司的业务进展如何?
先来看看主营业务。截至目前,陶青能源已发展出三大业务板块:
一类是新材料板,包括固体电解质材料、复合隔膜材料和凹凸棒土新材料;二是固态锂电池板块,包括电池、动力电池、数字电池和特种储能产品;三是自动化设备部分,包括隔膜涂布机、高科技锂电池隔膜分切机等锂电池自动化设备。此外,还包括锂电池回收等服务。
用陶青能源的话说,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固体锂电池-自动化设备-锂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科研转化-产业投资”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至于技术路径的选择,李政在今年5月举行的“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透露,“(陶青和清华大学R&D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作为研发技术路线,在保持无机固体电解质性能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材料设计提升工艺性能,从而为固体电池的产品化提供了可能。”
南策文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解释了复合路线的选择。“(无机-聚合物复合体系)可以将离子电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可以是柔性的,以保证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柔韧性。特别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平台,根据引入固体电解质后的变化特点,基于现有平台调整相应的制造设备。要快速转向大规模产业化,最简单的路线可能是先尝试无机-高分子复合体系。”
目前,陶青能源已经申请了5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一半是发明专利,300多项已经获得授权。
根据陶青能源公布的产品/产能进度,陶青第一代量产的是液体含量为5%-15%,能量密度为240-420Wh/kg的半固态电池。它已经拥有1.7吉瓦时的现有容量和10吉瓦时的在建容量。
第二代准固体电池液体含量小于5%,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将与SAIC合作装配在SAIC车辆产品上。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没有液体。目前实验室阶段的验证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生产线设计和工艺开发。能量密度在500Wh/kg以上。
再统计一下陶涛能源的产能。去年底,陶青能源产能达到1.7GWh,今年2月与成都市郫都区达成战略合作,将投资100亿元建设15GWh陶青能源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东吴证券披露的信息显示,陶青能源远期规划容量为35吉瓦时,其中宜春10吉瓦时,昆山10.7吉瓦时,成都15吉瓦时。
谈到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我们不得不提到陶青能源与产业资本的合作。
2020年7月,北汽集团与陶青搭载固态电池的哪吒U纯电动原型车下线。一年后,轻量化固态电池产品携手广汽爱安亮相车展,该产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2022年11月,陶青能源与北汽福田联合研发了首套商用车固态电池系统,目前已调试完毕,正式下线。
不过,合作最深的还是投资人SAIC。
去年7月,SAIC和陶青能源联合建立了一个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其目的是共同打造适合SAIC第二代技术基地2.0版本的固态电池技术。苏州陶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青研究院院长何在演讲中表示,“与共同研发了能量密度368Wh/kg、单体总量116Ah的电池……...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超过1000次。CLTC综合续航条件测得的续航里程可达1038公里。”
据推测,配备陶青能源固态电池的SAIC汽车将很快上市。陶青能源公司与SAIC合作的突破可能是SAIC决定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固态电池,全球竞争
固态电池作为电池产业链的“圣杯”,早已挤满重量级玩家。
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赣锋锂业、郭萱高科、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已经在固态锂电池赛道上布局。在未上市的科创企业中,陶青能源并不是唯一一家。卫兰新能源,也是院士领衔,也是相当厉害的。
2016年,卫兰新能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立泉、研究员李红和BAIC总工程师于慧根创立。已发展成为中国固态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卫兰新能源在湖州、溧阳、淄博拥有多条生产线。2020年8月,溧阳基地试点线投产。2022年6月,湖州基地投产。其能量密度为36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计划首先用于蔚来ET7。
在资本方面,卫兰新能源的融资表现良好。自2017年获得天使轮投资以来,共完成8轮融资。在最近的D轮融资中,中信建投、中科创兴、顺为资本、招商资本、SDIC创艺、联想创投等17家机构联合投资15亿元。其估值也近200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如果仔细对比卫兰新能源和陶青能源的产业投资者,就会发现竞合关系:押注卫兰新能源的公司有小米、蔚来、华为、吉利。SAIC、BAIC、广汽和哪吒汽车是持有清洁能源集团的公司。不同的产业资本可能会影响固态电池未来的市场格局。
再看全球市场,美日韩等国也在固态电池赛道上齐头并进。丰田、松下、本田、三星、Solid Power、Quantum Scape等公司都在摩拳擦掌。
2014年,丰田开发出400Wh/kg的固态电池,计划在2025年左右量产。三星于2022年3月开始建设全固态电池测试线,并计划于2027年量产。
美国公司Solid Power与福特、宝马和现代合作,在2021年交付能量密度为320wh/kg的全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开始量产350wh/kg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另一家美国公司Quantum Scape与大众汽车等企业建立了合作,计划在2024年建设1Gwh的试生产线,2025年开始量产。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预测,全固态电池的普及可能要等到2030年左右。但显然,对于锂电池R&D企业来说,2025年左右将迎来第一波产能扩张。
参考资料:
东吴证券,但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敦促她开始对我们来说,仍然隐藏在她的吉他后面从我们的半个脸-固态电池行业的深度
华泰证券《新能源汽车第七前沿技术:固态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6月和2022年1月,SAIC就曾两次参与陶青能源的融资。本次投资完成后,SAIC将持有陶青能源约15.29%的股权。
如果梳理融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2016年成立以来,陶青能源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除了SAIC,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也相继注资。金融投资机构也可称为奢侈品:峰瑞资本、清控银杏、守业资本、高赫资本、上海科技创新基金等一批知名机构位列其中。
如此受资本追捧的陶青能源是什么来历?
清华院士带队创业,7年11轮。
先列举一些关键信息:清华院士团队,投前估值206亿,固态锂电池赛道,公司400wh/kg二代产品即将在SAIC安装。
2016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和他的学生冯玉川、李政组成创业团队,成立陶青能源,专注于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当时固态锂电池还是实验室里的技术。但由于其远超液体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南策文是一个长期为固态电池鼓噪的学者。在接受《能源评论》采访时,他分析说“全固态锂电池...取代了传统电池中的隔膜和电解液,解决了安全问题。同时,采用全固体电解质后,金属锂可以作为负极,提高了能量密度...从解决安全问题和利用现有材料提高能量密度的角度来看,全固态锂电池可以预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值得大力发展。”
再进一步,南策文团队是国内最早研究固态电池的研究团队之一。1997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推动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简称“973”。这是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在“973”的众多科研项目中,功能陶瓷的研究方向落在了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南策文身上。从2002年开始,南策文就带领团队在这一领域不断出击。固态锂电池是课题之一。2006年,南策文团队研发的LLTO(锂镧钛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性能。2010年研发的石榴石结构LLZO(锂镧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已经成熟。这些早期的技术积累为陶瓷清洁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2016年选择创业时,陶青能源立即得到了苏州昆山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一年内完成了峰瑞资本A、B两轮投资。
昆山政府和早期投资者没有赌错。
成立两年后,陶青能源固体电解质产业化基地开始投产。其产品开始供应数码产品和特殊储能领域。随后,陶青能源以几乎每年一轮(甚至一年两轮)的速度迅速扩大融资。
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陶青能源已经成长为估值超过200亿的超级独角兽,也是固态电池赛道上的头号玩家。
目前,陶青能源的管理团队全部来自清华。董事长冯玉川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7年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期间与丰田等日本公司合作开发固体电解质材料,在锂电池行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陶青能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李政是冯玉川的同学。他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江苏省能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据天眼查了解,在陶青能源的股权结构中,冯玉川持股14.65%,李政持股14.21%,南策文持股8.88%(此轮融资前)。
此外,陶青能源的许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都来自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支兼具科研实力和工业管理经验的强大团队是陶青能源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携手产业巨头,二代产品即将下线。
那么,陶青能源公司的业务进展如何?
先来看看主营业务。截至目前,陶青能源已发展出三大业务板块:
一类是新材料板,包括固体电解质材料、复合隔膜材料和凹凸棒土新材料;二是固态锂电池板块,包括电池、动力电池、数字电池和特种储能产品;三是自动化设备部分,包括隔膜涂布机、高科技锂电池隔膜分切机等锂电池自动化设备。此外,还包括锂电池回收等服务。
用陶青能源的话说,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固体锂电池-自动化设备-锂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科研转化-产业投资”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至于技术路径的选择,李政在今年5月举行的“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透露,“(陶青和清华大学R&D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作为研发技术路线,在保持无机固体电解质性能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材料设计提升工艺性能,从而为固体电池的产品化提供了可能。”
南策文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解释了复合路线的选择。“(无机-聚合物复合体系)可以将离子电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可以是柔性的,以保证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柔韧性。特别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平台,根据引入固体电解质后的变化特点,基于现有平台调整相应的制造设备。要快速转向大规模产业化,最简单的路线可能是先尝试无机-高分子复合体系。”
目前,陶青能源已经申请了5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一半是发明专利,300多项已经获得授权。
根据陶青能源公布的产品/产能进度,陶青第一代量产的是液体含量为5%-15%,能量密度为240-420Wh/kg的半固态电池。它已经拥有1.7吉瓦时的现有容量和10吉瓦时的在建容量。
第二代准固体电池液体含量小于5%,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将与SAIC合作装配在SAIC车辆产品上。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没有液体。目前实验室阶段的验证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生产线设计和工艺开发。能量密度在500Wh/kg以上。
再统计一下陶涛能源的产能。去年底,陶青能源产能达到1.7GWh,今年2月与成都市郫都区达成战略合作,将投资100亿元建设15GWh陶青能源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东吴证券披露的信息显示,陶青能源远期规划容量为35吉瓦时,其中宜春10吉瓦时,昆山10.7吉瓦时,成都15吉瓦时。
谈到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我们不得不提到陶青能源与产业资本的合作。
2020年7月,北汽集团与陶青搭载固态电池的哪吒U纯电动原型车下线。一年后,轻量化固态电池产品携手广汽爱安亮相车展,该产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2022年11月,陶青能源与北汽福田联合研发了首套商用车固态电池系统,目前已调试完毕,正式下线。
不过,合作最深的还是投资人SAIC。
去年7月,SAIC和陶青能源联合建立了一个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其目的是共同打造适合SAIC第二代技术基地2.0版本的固态电池技术。苏州陶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青研究院院长何在演讲中表示,“与共同研发了能量密度368Wh/kg、单体总量116Ah的电池……...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超过1000次。CLTC综合续航条件测得的续航里程可达1038公里。”
据推测,配备陶青能源固态电池的SAIC汽车将很快上市。陶青能源公司与SAIC合作的突破可能是SAIC决定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固态电池,全球竞争
固态电池作为电池产业链的“圣杯”,早已挤满重量级玩家。
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赣锋锂业、郭萱高科、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已经在固态锂电池赛道上布局。在未上市的科创企业中,陶青能源并不是唯一一家。卫兰新能源,也是院士领衔,也是相当厉害的。
2016年,卫兰新能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立泉、研究员李红和BAIC总工程师于慧根创立。已发展成为中国固态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卫兰新能源在湖州、溧阳、淄博拥有多条生产线。2020年8月,溧阳基地试点线投产。2022年6月,湖州基地投产。其能量密度为36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计划首先用于蔚来ET7。
在资本方面,卫兰新能源的融资表现良好。自2017年获得天使轮投资以来,共完成8轮融资。在最近的D轮融资中,中信建投、中科创兴、顺为资本、招商资本、SDIC创艺、联想创投等17家机构联合投资15亿元。其估值也近200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如果仔细对比卫兰新能源和陶青能源的产业投资者,就会发现竞合关系:押注卫兰新能源的公司有小米、蔚来、华为、吉利。SAIC、BAIC、广汽和哪吒汽车是持有清洁能源集团的公司。不同的产业资本可能会影响固态电池未来的市场格局。
再看全球市场,美日韩等国也在固态电池赛道上齐头并进。丰田、松下、本田、三星、Solid Power、Quantum Scape等公司都在摩拳擦掌。
2014年,丰田开发出400Wh/kg的固态电池,计划在2025年左右量产。三星于2022年3月开始建设全固态电池测试线,并计划于2027年量产。
美国公司Solid Power与福特、宝马和现代合作,在2021年交付能量密度为320wh/kg的全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开始量产350wh/kg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另一家美国公司Quantum Scape与大众汽车等企业建立了合作,计划在2024年建设1Gwh的试生产线,2025年开始量产。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预测,全固态电池的普及可能要等到2030年左右。但显然,对于锂电池R&D企业来说,2025年左右将迎来第一波产能扩张。
参考资料:
东吴证券,但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敦促她开始对我们来说,仍然隐藏在她的吉他后面从我们的半个脸-固态电池行业的深度
华泰证券《新能源汽车第七前沿技术:固态电池》
作者:开丰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今冬第二轮寒潮影响趋于结束,7个...11-30
- 首批4所高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3...11-30
- [点评]山西859万采购监控系统防贫...11-30
- 当地新闻集锦|双鸭山一煤矿井下冒...11-30